杨绛要给自己的笔下人物一个完美结局
“我把故事结束了,谁也别想再写什么续集了!”
缩编 潘卓盈
昨天,105岁高龄的杨绛离世。写于1980年的《洗澡》,是杨绛迄今为止惟一一部长篇小说。
“洗澡”是新中国成立初“三反”运动中的专有名词,指的是知识分子需要对自己思想“肮脏”面彻底“清洗”。这部18万字的小说曾被文学评论界高度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谁也没有想到,自称“走在人生边上”的杨绛,百岁高龄居然提笔为长篇小说《洗澡》,写了续集,2014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单行本。
她给出的续写理由诚实到简直让人跌破眼镜,怕男女主人公“姚宓与许彦成之间那份纯洁的友情”被人误会,干脆趁自己还活着,赶紧写掉,她不希望自己喜爱的笔下人物,以后被别人拿去写续集胡闹,糟蹋,她要给他们一个结局,从此以后,没人再来改写他们的命运。“我把故事结束了,谁也别想再写什么续集了!”字字句句,活脱脱一个率真可爱又较真的百岁智慧老人个性。
与《洗澡》相比,《洗澡之后》人物依旧,但故事有所不同,《洗澡》中有纯洁感情的男女主角,在《洗澡之后》终于有了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许彦成的妻子杜丽琳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过程中与同为“右派”的叶丹产生了感情。回京后她主动提出与许彦成分手,使两个人的精神都得到了解脱,各自找到了称心的感情归宿。这部续作,可以说是作者对自己喜爱的角色一个“敲钉转角”的命运交代和分配。
据出版方统计,《洗澡》是杨绛卖得最好的一部作品,自出版以来已经销量超过40万册,之后的《洗澡之后》在短短几年内,销量也达到20万册,这些数据还不算汉英对照等版本。在杭州的晓风书屋,杨绛的图书一直是书店内的畅销品,各个年龄层的读者都有。根据新华社报道,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来杭州考察,探访晓风书屋运河店时,还专门买了杨绛的《洗澡》,文中称“有一个细节让朱钰芳(晓风书屋老板娘)印象挺深刻,总理问最近什么书畅销,她推荐了来北京出席APEC会议的韩国总统朴槿惠的传记,总理却径自看到杨绛先生的《洗澡》。朱钰芳说,总理好奇这么早出版的书还在推荐,她解释说,杨绛最新出版了《洗澡之后》。总理离开书店后,托工作人员购买了洗澡系列,留下100块钱。”
读书才是纪念一个文人最好的方式。不管你之前有没有读过杨绛的《洗澡》,还是后来的续集《洗澡之后》。今天,我们为你缩编杨绛的最后一部小说《洗澡之后》精华部分,一起用“共读”的方式来向杨绛先生道一声“珍重”,缅怀这位世间“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洗澡》前情摘要
《洗澡》是新中国成立后首部反映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长篇小说,它借一个政治运动作背景,描写了那个时期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如许彦成、姚宓、罗厚等。
许彦成是一位举人女儿的遗腹子,读大学期间,聪敏又老实的个性被“标准美人”杜丽琳看中,在母亲通婚压力下,许匆匆和杜结了婚,婚后两人先后出国留学。全国解放后,许彦成兴高采烈回国,夫妻被分配到文学研究社工作,他对妻子尊重体贴,但杜丽琳有时要怀疑,自己是否真正抓住了他的心。
姚宓的父亲姚骞原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后因心脏病突然发作去世。女儿姚宓为给母亲治病,抵押房产,辍学到大学图书馆作管理员。
罗厚是个野小子,和姚宓在大学同班,还是远亲。姚家败落后,很多事靠他帮忙。姚宓品行纯洁,人格高尚,有一种掩饰不住的自然美。罗厚曾为保护姚宓而与流氓打架,对姚宓崇拜爱护,但两人没有想到要谈情说爱。
姚宓在工作中常与专家老先生们打交道,看不惯有些人对漂亮女人的馋相,怀疑他们是假道学。但许彦成不一样,他很有气质,对她客客气气,却很友好,她对他也不存戒心。许彦成常到图书室来翻书和借书,也欣赏姚宓读书多,悟性好。他们偶尔谈论作家和作品,很说得来。人丛里有时遥遥相见,许彦成会眼神一亮,和她打个招呼,饱含“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温情。
两人共同经历了一场实为思想改造运动的所谓“洗澡”,互相了解加深。但两人约好,只做君子之交。
《洗澡之后》精华缩编
许彦成和杜丽琳闹离婚
姚宓料得不差,许彦成和杜丽琳这夜确在吵架。杜丽琳逼许彦成交代他和姚宓的关系。经过了一番“洗澡”,又忙着搬了一个家,许彦成肯定自己没有对不起杜丽琳,是杜丽琳对不起姚宓。他冷气直冒,干脆不客气说,你以为她是我的情人吗?
杜丽琳冷笑两声,不搭理。
许彦成冷气换成了火气,使劲儿说“无耻!”
“谁无耻?”
“这用问吗?”
“这是你对我说的?”
许彦成说“去告诉你的党委书记大人,去告诉你新交的几位名师吧!”杜丽琳气得眼泪直流,抖声说“家丑不可外扬,你是要逼我闹离婚吗?”
“我逼你?你不是在逼我吗!”
杜丽琳改用英文说。小声,别让阿姨听见了外面说去。你不顾我的脸面,我还要做人呢,“咱们是新来的老师呀”。
许彦成一声不响,照例钻他的“狗窝”。他现在的“狗窝”却是一间很大的书房。杜丽琳独在客厅灯下哭泣。
杜丽琳被划为右派
杜丽琳不幸划为右派,立即工资降了三级,下放劳动改造。她家阿姨,都看在眼里,不等东家辞她,她自己辞了东家。杜丽琳送了她两个月的工资。
杜丽琳心情不好,嘀嘀咕咕,嫌彦成不能干,她自己亲自出去置备行装。她买了六双棉纱袜子,三双黑,三双白,又买了两双帆布面的胶底鞋,好走路,又买两双方头“懒汉鞋”,早晚穿。她收拾了一堆旧衣服,厚的薄的都有,出发前夕,塞在一只可以上锁的铺盖袋里,叫彦成卷作一卷,扛着方便。
那天晚上,杜丽琳蒙着头哭了一夜,哭得床都震动了。许彦成的床和她的床是并排着放的,当然也一起震动。许彦成陪着她一夜没睡。天蒙蒙亮了,彦成推她说“丽琳,别哭了,哭红了眼睛,给人家看出来,不好意思”。不料她眼睛却不肿,原来她的眼睛是哭不肿的。可见她往常哭了,许彦成却不知道。
丽琳把脖子上挂的那只钻戒,脱下套在许彦成的脖子上,她说“这只钻戒给你留个纪念吧。我这一去,死活不知,如果能活着回来,咱俩再做夫妻,我死了呢,就送给姚宓吧。说句平心话,她是个厚道的人,宁可自己伤心也不愿伤害我。”彦成就把脖子上的钻戒塞进内衣。他深情地搂着丽琳,在她额上亲了一下说“丽琳,你放心,我绝不乘人之危,绝不抛弃你。只是你得吃苦了,希望你好好当心自己,早回家。”
杜丽琳改造中爱上了叶丹
杜丽琳一群右派,随带队的人来到皖北一个荒僻的山村落户。
一次,丽琳中意的那个壮硕的男同志走在她旁边,他故意放慢脚步,落在一群人的最后面了。他站定了对丽琳说:“瞧,夕阳西下,多美啊!城市里倒是看不见的。”这人叫叶丹,是政治经济系的教师。
他们俩没机会深谈,丽琳心上老在跟叶丹说话,老在想他。丽琳忽然明白,她是爱上叶丹了。她细细观察,同队来所有的人,数叶丹最聪明,人品亦好,是她最中意的人。她只恨自己是有夫之妇,不能追求他了。她回想当年追求许彦成,只是为自己找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丈夫,她从来没有为他魂思梦想。
同时,她也注意到,叶丹对她的淡漠是假装的。他常在偷偷儿看她。一个男人深情爱恋的目光,女人会感觉到的。她做大学生的时候,课堂上,如果觉得背后有人看她,就知道谁在看她。她从不敢回头,到下课时能看到后排的人,就知道自己感觉不错。不知道男人有没有这种敏感。她得小心。可是再想想,让他知道也好啊,单相思是很苦恼的。
叶丹是很聪明的人。心有灵犀一点通。丽琳爱他,他哪会不知道呢?
许彦成和杜丽琳离婚
许彦成接到天津来的一封信。信是许先生的伯父和伯母大人写来的。原来,许彦成和杜丽琳在婚姻登记处办了离婚手续,就给他家唯一健在的长辈大伯父母写信,告知此事,并说他将和姚宓小姐结婚。
伯父恭喜侄儿终于甩掉了那个俗气美人。除了恭喜,还说为侄儿汇上一笔钱,不是贺礼而是侄儿的一份遗产。信是伯父亲笔。
许伯母的信最长,是写在宣纸上的,字很娟秀,许彦成从没见过。她信中说,她的女儿向来有个使命感,说自己是上天派来伺候爹妈工作并为他们养老的。她不嫁人,认小丽做了女儿,姑侄俩亲如母女。还说她见了许彦成寄来的姚小姐照片,赞叹说,真是幽娴贞静的大家闺秀,并说彦成从前那位夫人,相貌虽然端正,却俗在骨里,开水冲也冲不掉的。”
许彦成和姚宓登记结婚
许彦成见了姚太太,姚太太悄悄地问他:“阿宓是不是只肯跟你做朋友,不愿和你做夫妻?她嫌你吗?”
许彦成说“不会吧!”他给姚伯母问得心慌了。他满以为阿宓会笑着投入他的怀抱。可她却是怯怯地直躲着他,紧跟着妈妈,寸步不离,也不抬眼看他。
许彦成急了,她不愿意和他结婚吗?他忙给王正打了一个电话,请王正到四合院儿,说有要事相商。王正果然很快就和马任之到了四合院。他们说:“我们来带你们上婚姻登记处去登记。”姚宓没有反对。
王正拣了一件秋香色的旗袍叫姚宓换上,她乖乖地换上了,又自己穿上一双半高跟的皮鞋。她和许彦成一起上了汽车,到婚姻登记处,人并不多,据那边的办事人员说,再过几天,就要大忙了,人人都要求八月中秋花好月圆的口彩,所以这两天比较闲,没人和他们抢先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