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证据显示 23日,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在西安市米家崖遗址发现了5000年前酿制啤酒的证据,这是迄今在中国发现的最早酿酒证据,说明中国古人可能早在5000年前就开始喝啤酒。 负责该项研究的斯坦福大学考古专业博士生王佳静说,他们发现的啤酒原料由黍、大麦、薏米和少量根茎作物混合而成,其中大麦不是中国本土培养栽培的,是由西亚驯化成栽培种后传入中国,其他原料均在中国上古时期就有。“我们发现的酒,其实是中国历史记载中的谷芽酒,即利用发芽的谷物制成的酒,其工序与西方啤酒是一致的。” 考古队在米家崖的两个窖穴里发现了与制酒相关的器物,包括阔口罐、漏斗、小口尖底瓶和可移动的灶,年代测定为介于公元前3400年到公元前2900年,通过残留物的科学分析,从中找到了啤酒酿造的三个证据。 第一,在这些器皿上发现的残留物中含有很多出现损伤迹象的淀粉粒,其中一些淀粉粒的中心出现明显缺坑,一些淀粉粒变形和糊化,这与酿酒过程中淀粉粒的损伤特征类似。 第二,在残留物里发现了谷物谷壳上特有的植硅体,这说明残留物中含有谷物的壳。而在啤酒酿造过程中,特别是第一步发芽时,谷壳是必不可少的。鉴定显示,这些壳来自黍和大麦。 第三,通过化学分析,研究人员还发现残留物中含有草酸,并认为此草酸可能来源于草酸钙,也称做啤酒石,这是啤酒酿造时产生的副产品。 王佳静说,这项研究的主要意义有两个:首先,把大麦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向前推了大约1000年,说明大麦从西亚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可能与制酒有关;其次,酒是宴飨活动、宗教仪式的重要元素,可能是促进新石器时代社会复杂化和阶级产生的一种媒介。他们在古代中原地区发现的酒,可以和当时发生的社会变化相联系。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