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210省道改造工程刚刚完工,边上新光古村的村民说,从此我们山里人出行的路不再漫长。
10年后,这里不仅是一条省道公路的过境站,更有白墙黑瓦、山清水秀、绿意葱茏、古巷幽幽,被称为茜溪文化美丽乡村精品线、浦江茜溪悠谷轻度假区、江南“乔家大院”、旅游创客基地……每天来往的人,是500位原住村民的好多倍。记者 江胜忠 摄影 李小金
坐落在古宅间的创客基地
两个月前入选金华市第二批青年创客工场的浦江廿玖间里旅游创客基地,就坐落在青山绿水环抱的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的灵岩古庄园,这座庄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建造者灵岩公是当时的商业奇才,富甲一方,且乐善好施。全村现存16幢160余间徽派和杭派古建筑,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古村落厅厢共78间,廿玖间里(又名廿九间里)、润德堂、敦睦堂、昆山书房、痴泉、双井房、美鱼楼、桂芳轩、启明居、长庚居、佣房、儒丰居、立考亭等建筑构思独特,规划气派。
廿玖间里是灵岩古庄园最大的一幢单体古屋,南北各十间,东中西各三间,有六个大小天井,五个大小台门,设有八道防火墙,楼上楼下都设有回廊,就像迷宫一样。
廿玖间里的住户已经不再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而是一群青年创客,在他们的创客空间有搞书画创作、小酒吧、青创咖啡的,也有做智能交通、旅游农产品体验馆、地质科普馆、篆刻、剪纸、旗袍的……
他们更喜欢把自己称为“掌柜”——四方的天井,古老的门墩,高高的马头墙,还有那三尺方的木质门面,活脱脱的一处旧时店坊。
这些掌柜的“店”都有非常文艺的名字:一木一叶、米思耙、伐木累车间、太阳的香味、波波手工馆、曼漫慢、布若初见、指尖匠、果联储、吾社、石扁担、一江蓝、二鱼堂……
前天,我们来到廿玖间里时,一部名为《甲方甲方》的电影正在拍摄,演员们大多来自北京,讲述的是一个现代众筹故事,而廿玖间里的氛围拍这样的影片再合适不过。
再往前推一天,5月15日,浙江省首届美丽乡村奥运会首站比赛也放在了这里,奥运女排冠军周苏红在这里坐了很久。
廿玖间里当家人陈青松说,每天都有来自全国甚至海外的朋友来这里,他们喜欢这里的古朴,幽静。
古宅古韵
手工旗袍、篆刻和麦秆工艺品
22岁的女孩俞璐和妈妈赵芳英在双井坊文创艺术馆开了一间叫做“一江蓝”的旗袍工作室,母女俩身上穿的白色土布长袍,正是她们一针一线缝制的作品。
俞璐的外公做了一辈子旗袍,妈妈赵芳英16岁开始跟外公学习手艺,俞璐从小就在妈妈的裁缝店长大,渐渐地也喜欢上了风情万千又有传统韵味的旗袍。从买书、上网,学习剪裁的技巧和缝纫的方法,再到给客人量身、挑布料,到上浆、缝烫,每一道工序,俞璐都学得非常认真。
百年古宅中的“一江蓝”旗袍工作室,陈列着两排土布、印花布和扎染麻布的各色旗袍,在天井那一缕斜阳照射下,特别有穿越的感觉。
俞璐说,穿旗袍的女人可以妩媚性感,可以端庄大气,也可以灵动可人,每个人都可以在旗袍上找到自己的专属个性,这也是旗袍的魅力所在。每件旗袍价格在千元以上,都是熟客和过往游客定做的,订单已排到明年春季,但俞璐仍然慢慢裁剪,由于整件旗袍都是纯手工制作,最少要花费六七天,这样的工作环境,古宅古村显然是最好的。
喜欢打扮成民国女学生的周荷英,和哥哥周正在这里开了家二鱼子篆刻社,他们家以篆刻传家,到他们这里已经是第五代了,他们要把这门技艺继承下去。
“指尖匠”工坊制作的是浦江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麦秆剪贴画、麦秆工艺扇、脸谱绘画,还有麦秆DIY手机壳,都是其他地方不太容易找到的工艺品。
古宅新意
小众艺术品、科普馆和古宅夜生活
周小雷、周小惠是在这里经营“一木一叶”工作室的掌柜夫妻。工作室做的是一种树皮画的DIY作品,有些小众,夫妻俩想要在廿玖间里把树皮画艺术传播给更多人。
毕业于服装设计专业、家里办过绗缝加工企业、又有美术功底的周小雷说,生活需要文艺气息,“五水共治”后的浦江成了美丽乡村环境建设的典型,美丽乡村要吸引更多人游玩,就要有更多美丽事业从事者。树皮画艺术,取材于松树皮、石头、麦秆等原生态材料,符合环保理念,另外,可以就地制作,作品还可以挂在室内用于装饰,且方便携带、保存,这门艺术完全可以发扬光大。
创客朱于波,开办咨询服务公司十几年,现在这里开了家手工铺子,专门做手工布艺品。
毛水莲,家里有规模不小的锁业公司,她却安心在新光村当创客,专门私人定制装饰品。
还有位叫奇峰的男生,原先在杭州开室内设计公司,现在廿玖间里开设一家地质科普馆,里头有各类岩石、晶体标本。
“石扁担”是一家糕点铺子,现在是浦江当地有名的网销食品品牌。创始人于敏敏计划通过创客联盟平台,将旅游和电子商务结合起来,整合两者资源促进销量和知名度。端午节快到了,他这里最畅销的糕点就是绿豆糕。
浦江有一种七彩系列面食叫“米筛爬”,过去是女人们在家里待客用的。现在掌柜胡贞把名字换成“米思耙”,改进了包装,放进淘宝店,并且开发出黑花生、番薯片等外延速成食品,很受欢迎。
“果联储”则由俞玉军等9位年轻人众筹推出,经营鲜果盘、水果酒、啤酒、鸡尾酒等,将来新光村要有小资的夜生活,这里的酒吧会成为大家喜欢的去处。
浦江第一家乡村咖啡馆——“青创咖啡馆”也设立在廿玖间里,现在,众创客们又在众筹一家国际青年旅舍。
将在浦江复制更多旅游创客基地
去年初,曾在江苏等地闯荡、做过水晶生意的陈青松回乡时,惊讶于浦江的变化,这么多年过去,当年村里日夜充斥的水晶打磨声和牛奶般的加工废水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空气、秀丽山水,老家门口的新光村大批古建筑得到了修缮,农耕时代的蓑笠、耕犁、制茶器具等乡土物件彰显着古朴魅力。在他看来,将青年创客基地设立在这样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一体的地方再合适不过。
“把创客工场搬进百年古宅,在全国也不容易找出第二个了,”陈青松说,他和他的创客同伴首吃螃蟹,要在这里打造一个青创连接资源、龙头企业落地、创客创新产品、回乡青年创业、农民生产家庭运营的“旅游+互联网+农业+创客”的“浦江模式”。
入场的30多位创客开辟了地质科普馆、手工DIY、花艺、非遗文化、手工美食的工作室。他们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农业资源等以020的形式经营着特色手工艺品和特色农产品。
创客们各自做着喜欢的事业,相互亲切友善。每星期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家一起弹吉他唱民谣,随性舞蹈,听名师演讲,读书学习,一起分享彼此创业心得和生活乐趣。廿玖间里像一个家,很温暖,很愉悦。
在这里,陈青松还发起成立浦江青年创客联盟,今年3月成立了乡村旅游创客学院。第一期就有来自北京、天津、山东、杭州、金华等地的学员,其中不乏许多热爱乡村的艺术者,他们将是乡村旅游创客的新鲜血液。
创客们还计划在浦江通济湖、南山、江南第一家等地复制更多旅游创客基地,比如江南第一家将是中韩文化交流的创客基地,紧靠义乌的南山将是非洲文化的传播地。
青创工场名片: 浦江廿玖间里-旅游创客基地
廿玖间里的青年创客们
坐落于浦江茜溪悠谷轻度假区新光村,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有“江南乔家大院”盛誉,现存16幢160余间徽派古建筑,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古村落厅厢共78间,廿玖间里在这古朴淡雅的古民宅里悄然静坐。看似与世隔绝,打造的是“旅游+互联网+农业+创客”的“浦江模式”。这里整合了旅游创客App平台,打造“线上下单,线下购物”的互联网体验中心,目前有国际青年旅舍、小酒吧、青创咖啡、智能交通、旅游农产品体验馆、地质科普馆、手工DIY、花艺、饮食、健康果汁等创客空间。双井房文创艺术馆有茶道、琴棋书画、篆刻、剪纸、摄影、作品展览等工作室。
第7站
主办单位:金华市委人才办(金华市招才局)、金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