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区要用三年时间 打造丁兰综合治水示范区 本报讯 丁兰街道美辰嘉园小区,住着一位民间河长张海清,只要有空,他就带块写字板和笔出门巡查周边的河道。 张海清2014年因为生病咽喉动过手术,平时跟人沟通靠写字板,但这不影响他履行民间河长的职责。就在这个月,他发现有居民在附近的东风港捡了几颗贝类,回家一查,发现是福寿螺,他赶紧跑到社区,提醒居民不要随便食用。 江干区计划通过三年时间打造丁兰综合治水示范区,今年底要把区域内11条河道水质都提升到五类,到2018年底达到四类。 所以,今年,丁兰区块河道将清淤8万立方米、生态治理11条河道,还打算建一个配水闸站。治水示范区项目现已立项,预计月底开工,7月底前完成清淤。 像张海清这样的民间河长,今后队伍会不断壮大。今年丁兰街道将探索由“5+2”河长制(区级河长、街道河长、社区河长、民间河长、河道警长加上河道观察员和河道保洁员)向“5+X”河长制转变,其中“X”就是要把居民、志愿者、媒体和社会各界爱水、护水的专家学者,热心人士纳入河长治水团队,共同参与巡河、护河、治河。 记者 周丹红 通讯员 赵治舒 郑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