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快递 杭一棉子弟聚会重游桑庐 介绍牌发现6处错误 记者 张超 文/摄 前天,陆阿姨和龚阿姨给快报官微留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是杭一棉子弟小学的学生,我们班有4位同学在桑庐长大,桑庐也是我们儿时常去玩耍的地方,几天前几位同学相约重游桑庐,结果在门口的景点介绍牌上竟然发现了多处错误。 桑庐周围拱宸桥附近,当年有三大厂,浙江麻纺织厂(浙麻),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杭丝联),杭州第一棉纺织厂(杭一棉),每个厂区都有万把人。龚阿姨和陆阿姨当年就在桑庐附近的杭一棉职工子弟小学读书,1965级六甲班,有50多个同学,毕业后就近上了拱宸中学,1968年响应“上山下乡”号召,远的去了黑龙江,近的去了富阳等地。知青回城,他们中有的进了杭一棉上班,比如鲁师傅,顶替大他20多岁的大姐,进了杭一棉下属杭州印染厂,后来当了销售科科长。有的去了别的行业,比如龚阿姨,考上了审计局公务员,庄师傅当了兵,吴阿姨去了第一汽车运输公司做驾驶员……这些老同学如今年龄都在65岁上下,都已经退休了。 多年失去联系,后来两个老同学偶然遇上,再一个一个联系别的同学,后来越来越多,如今全班大部分同学都联系上了。 今年3月10日,二十几位老同学在拱宸桥附近开同学会,饭后,鲁师傅、庄师傅、龚阿姨、吴阿姨、陆阿姨几人回到桑庐,故地重游。 他们转了一圈,注意到门口的景点介绍牌。吴阿姨说,他们几个小时候就住在桑庐,对这里很熟悉也很有感情,所以看到这些错误,心里很不是滋味。 昨天我也去现场看了看,景点介绍牌立在桑庐东门入口处,咖啡色,高不到两米,有中英韩日四种文字,最上面是中文。 吴阿姨他们指出的6处错误如下: “直到1945年战败投降”写成“知道1945年战败投降”; “杭一棉”写成“杭一面”; “于1946年”写成“与1946年”; “解放后”,写成“后来,解放后”; “大宅院占地8亩”和“据实测文保建筑面积2300多平方米”,计量单位不统一; 第二自然段第三行,“新光蚕种场,。”逗号后面紧跟一个句号。 桑庐一位保安说,这块牌子立了三四年,以前也反映过上面的错误,但一直没人修改。 昨天我联系了桑庐产权单位。一位工作人员说,目前运河景区原有的4A级景区介绍牌、标识牌都已经在整理了,马上要做新的,原来的错误也会更正,景区在做创建5A级景区的筹备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