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3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04:警戒线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网上发布“梧桐公寓火灾”谣言 他被警方行政拘留3天
她怀疑婴儿生父不明将其杀害 用塑料袋藏在卫生间数天后,从7楼扔下……
“拆迁办主任”介绍了“区领导干妹妹”
以后在杭州各浴场过夜 可能都要登记身份证了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都市周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拆迁办主任”介绍了“区领导干妹妹”
2016-03-24

建筑老板交出85万,等他们给项目……

记者 林琳 通讯员 尚法 伍娜

昨天下午2点半,上城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诈骗案。

一男一女先后走上被告席。男的姓余,40岁出头;女的姓李,32岁,脸上化了淡妆,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

公诉人说,2012年6月至年底,李因在外欠下高额债务无力归还,便与余合谋,由余冒充杭州市某区建设局拆迁办主任,李冒充杭州市某区委书记的“干妹妹”,以帮忙走关系、拉项目为由,从做建筑工程生意的被害人苏某处骗得85万元。

次年10月,余又以类似手法,从另一被害人处骗得7万元。

事后,两被害人发现被骗,多次要求余和李还钱,几番催讨无果,这才报了警。

去年上半年,余、李相继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庭上,两人都表示愿意认罪,也愿意尽力弥补被害人损失,但眼下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我文化低,没有好工作可以做,之前的钱也都拿来还债了。”李低着头,说话声音蛮轻。

她说,自己以前做过一点小生意,后来迷上赌博,把钱都赔了进去,还欠下一屁股债。债主逼得急了,她就去借高利贷,这样拆东墙补西墙,债务越滚越多,现在算也算不清了。

2012年,她听人说做拆迁项目很赚钱,便和老乡余某商量,两人冒充政府工作人员,借着搞拆迁项目的名头,找那些生意人“弄点钱花花”。

余起初还有些犹豫,但经不住李反复劝说,同意了。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和冒充“身份”更加匹配,他从头到脚买了一套高档成衣,还去网上搜索新闻视频、图片,有意模仿政府官员的走路姿势和讲话腔调。

2012年6月,余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做建筑工程项目的苏老板,吃饭时,余总是有意无意地暗示苏,称市里有个重要的拆迁项目正在招标,如果苏有意,自己有关系帮他拿下这个项目。

苏一听,感激不已,对余又是敬酒又是送烟,客气得不得了。

“我开始也有点怀疑这事能不能办成,没想到才过三四天,他就给我来电话了。”苏老板说,余当时告诉他,自己已经找了一个重要的“关系人”,让他赶紧安排饭局,双方见面细聊。苏觉得,余是真把自己的事放在心上,对他越发深信不疑。

余找来的这个重要“关系人”,实际上正是李。她自称某区委书记的“干妹妹”,开口闭口就是几千万乃至上亿的大工程、大项目。

苏老板说,自己其实根本不知道某区委书记是谁,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有个“干妹妹”,但看李年纪轻轻就穿金戴银,长得又有几分姿色,加上是余介绍的,心里很放心。

一顿饭吃下来,“项目”谈得差不多了,余这才开口说,要先拿一笔保证金出来,等名义上通过审核了,再签协议。苏老板有备而来,当即拿了10万元交给李。

之后一段时间,余、李又以疏通关系需要,交审批手续费等为由,从苏老板处拿走70余万元。

这笔钱里,68万归李,几乎都被她拿去还了债;余分得17万,都用在吃喝玩乐上,没多久便挥霍一空。

事后,苏老板因为迟迟不见项目下来,几次三番给余、李打电话,两人要么推说“上面管得严,需要缓一缓”,要么干脆关机。直到这个项目的招标结果公布,苏老板才发觉自己受骗了。

“我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李说,案发前,她还想办法凑了13万元先还给苏老板,但剩下的钱,自己确实是拿不出来了。

余自始至终没说几句话。他提到,自己原本是打算“干一票”就罢手的,但尝到甜头以后心里总痒痒的,2013年10月忍不住“故伎重演”,又从另一个受害人处骗了7万元。案发前,他归还了17000元。

法官没有当庭宣判。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拆迁办主任”介绍了“区领导干妹妹”
2016-03-24

建筑老板交出85万,等他们给项目……

记者 林琳 通讯员 尚法 伍娜

昨天下午2点半,上城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诈骗案。

一男一女先后走上被告席。男的姓余,40岁出头;女的姓李,32岁,脸上化了淡妆,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

公诉人说,2012年6月至年底,李因在外欠下高额债务无力归还,便与余合谋,由余冒充杭州市某区建设局拆迁办主任,李冒充杭州市某区委书记的“干妹妹”,以帮忙走关系、拉项目为由,从做建筑工程生意的被害人苏某处骗得85万元。

次年10月,余又以类似手法,从另一被害人处骗得7万元。

事后,两被害人发现被骗,多次要求余和李还钱,几番催讨无果,这才报了警。

去年上半年,余、李相继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庭上,两人都表示愿意认罪,也愿意尽力弥补被害人损失,但眼下一时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我文化低,没有好工作可以做,之前的钱也都拿来还债了。”李低着头,说话声音蛮轻。

她说,自己以前做过一点小生意,后来迷上赌博,把钱都赔了进去,还欠下一屁股债。债主逼得急了,她就去借高利贷,这样拆东墙补西墙,债务越滚越多,现在算也算不清了。

2012年,她听人说做拆迁项目很赚钱,便和老乡余某商量,两人冒充政府工作人员,借着搞拆迁项目的名头,找那些生意人“弄点钱花花”。

余起初还有些犹豫,但经不住李反复劝说,同意了。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和冒充“身份”更加匹配,他从头到脚买了一套高档成衣,还去网上搜索新闻视频、图片,有意模仿政府官员的走路姿势和讲话腔调。

2012年6月,余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做建筑工程项目的苏老板,吃饭时,余总是有意无意地暗示苏,称市里有个重要的拆迁项目正在招标,如果苏有意,自己有关系帮他拿下这个项目。

苏一听,感激不已,对余又是敬酒又是送烟,客气得不得了。

“我开始也有点怀疑这事能不能办成,没想到才过三四天,他就给我来电话了。”苏老板说,余当时告诉他,自己已经找了一个重要的“关系人”,让他赶紧安排饭局,双方见面细聊。苏觉得,余是真把自己的事放在心上,对他越发深信不疑。

余找来的这个重要“关系人”,实际上正是李。她自称某区委书记的“干妹妹”,开口闭口就是几千万乃至上亿的大工程、大项目。

苏老板说,自己其实根本不知道某区委书记是谁,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有个“干妹妹”,但看李年纪轻轻就穿金戴银,长得又有几分姿色,加上是余介绍的,心里很放心。

一顿饭吃下来,“项目”谈得差不多了,余这才开口说,要先拿一笔保证金出来,等名义上通过审核了,再签协议。苏老板有备而来,当即拿了10万元交给李。

之后一段时间,余、李又以疏通关系需要,交审批手续费等为由,从苏老板处拿走70余万元。

这笔钱里,68万归李,几乎都被她拿去还了债;余分得17万,都用在吃喝玩乐上,没多久便挥霍一空。

事后,苏老板因为迟迟不见项目下来,几次三番给余、李打电话,两人要么推说“上面管得严,需要缓一缓”,要么干脆关机。直到这个项目的招标结果公布,苏老板才发觉自己受骗了。

“我也是被逼得没办法了……”李说,案发前,她还想办法凑了13万元先还给苏老板,但剩下的钱,自己确实是拿不出来了。

余自始至终没说几句话。他提到,自己原本是打算“干一票”就罢手的,但尝到甜头以后心里总痒痒的,2013年10月忍不住“故伎重演”,又从另一个受害人处骗了7万元。案发前,他归还了17000元。

法官没有当庭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