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之江成交速度最快 大江东价格涨幅最大 去年12月21日,中央明确“去库存”为2016年的重要任务之一。转眼整整3个月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杭州楼市经历了“涨声四起”、“单日破千”、“半月破万”等跌宕情节。3个月(2015年12月21日-2016年3月21日),杭州市(包括余杭、萧山区)一共成交新房住宅31924套。 在这波突如其来的购房潮中,杭州究竟哪些区域的房子在速销?价格到底涨了多少?接下来市场供需会如何变化?让我们先从最直白的数据面来看看。文/莫利卡 之江区、江干区去化速度加快 大江东、江干区成交价格涨幅最大 杭州楼市共有11个区域(滨江、大江东、拱墅、江干、上城、西湖、下城、下沙、萧山、余杭、之江区),在“去库存”的3个月里,与2015年前11个月相比,之江区每月销量从201套增加到462套,增幅达130%;江干区每月销量从960套增加到1996套,增幅达108%;萧山和西湖区的增幅达30%;余杭区为17%;去化速度明显放缓的区域有下沙、下城区,分别降低25%、11%。 这3个月,房子卖得最多的区域是:余杭区11008套,占总销量的34.5%;江干区5987套,占总销量的18.8%;萧山区5996套,占总销量的18.8%;拱墅区2922套,占总销量的9.2%。 成交均价的情况呢?涨幅最大的大江东地区,为22.6%,从前11个月的6599元/平方米涨到近期的8093元/平方米;江干区其次,涨幅13%,从19665元/平方米涨到22210元/平方米;余杭第三,涨幅7.3%,从10407元/平方米涨到11171元/平方米;随后的之江和下沙几乎持平;而下城区、滨江有轻微降幅,分别为-9%、-4.5%。 在这波购房潮中,无论是去库存还是房价走势,我们可以看到,之江、大江东、江干区是受益最为显著的几个区域,而没有更多新增供应量的滨江、下沙等区域,甚至出现销售滞缓甚至倒退现象。而位置尚佳的下城区,成交量与成交价双双齐跌,令人诧异。 大江东、下城区的房子最难卖 很大一部分为偏远项目 截至3月21日12:00,杭州住宅库存为78046套,按照近3个月的去化速度,整个杭州市的去化周期降低为7.3个月,而之江、滨江、江干、拱墅、西湖、萧山等区域的去化周期都在半年左右。 “在行业内,12-14个月是库存周期的良恶临界点,12个月以下一般不需要强调去库存一说。”一位资深的房产专家解释。 库存量最大的区域为余杭区、萧山区、江干区,3个地方的库存占了总量的73.4%。不过去化最慢的,也就是房子最难卖的其实是大江东、下城区,这两个地方房子销售周期都要1年左右时间,而余杭的销售周期为8.7个月,萧山为6.8个月,江干为5.8个月。 目前,住宅库存的组成中,有很大一部分为远离市中心的偏远项目。住宅存量在500套以上的,杭州一共有8个项目,比如位于大江东的东裕华庭有1148套、闲林的新时代城市家园有889套、乔司的佳兆业君汇上品有676套。 包括江东新城、闲林、转塘、未来科技城、临平新城等板块,距离武林广场都在20公里外,东裕华庭远至50公里。 主城区中下城区的去化周期很长,城北新天地和华丰是主要的存量板块。“这些项目位于城北老工业园,没有形成明显的板块和热点,楼盘比较散乱,距离市中心也比较远,所以去化速度会比较慢。”快房网首席评论员大老哥分析说。 大老哥表示,按照3月份冲2万套的销量看,杭州的去化周期已经偏低。接下来,如果楼盘供应量不能增加的话,有可能出现供小于求的局面,原来的存量房去化速度加快,周期越来越短,供应紧张就会造成房价上涨。此外,某些新建工地可能会出现工期调整,这样供应量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