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3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B11:大家健康·活动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万承志堂·大承医院开启“院士团队会诊”
分类广告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都市周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万承志堂·大承医院开启“院士团队会诊”
2016-03-22
石院士(右一)在查房 医院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亲诊神经康复患者

拨打快报健康热线85051489可咨询报名

日前,中国卒中协会发布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每12秒就有1人发生卒中(中风),21秒就有1人死于卒中,男女发病率分列全球第三、第二。

脑中风致死率高,致残率更高,还有偏瘫、失语、吞咽困难和大小便失禁等后遗症,被认为是世界康复医学的难题。

3月26日-29日,万承志堂·大承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来杭亲诊,现征集“神经康复的疑难病例”,治疗有困难的中风后遗症患者,可请石院士和他的核心团队专家亲诊。

石学敏是著名针灸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担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他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开辟了中风病治疗新途径,以针灸、中药为核心的脑卒中综合诊疗体系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研成果推广项目之一,且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记者 王真

患者在石院士这里有了转机

去年10月,石院士出任万承志堂·大承医院“名誉院长”,这也是院士团队较早入驻股份制医疗机构。这个院士团队长期驻守万承志堂·大承医院,为前来就医的神经康复患者看诊,并制订包括针灸在内的整套诊疗方案。当时,石院士曾在医院亲诊过一些患者。

“我去年一连中风两次,讲话也讲不清楚,左边身子都动不了。”56岁的老庞躺在病床上,口齿不清地慢慢讲着自己的事,担心听不懂,妻子在旁边当翻译。

老庞在萧山开五金店,有2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去年年初,他像往常一样在店里整理货物,突然左半边身子动不了,被医生诊断为中风。10月中旬,天气转凉,他又一次因为中风而住院。

两次中风,给老庞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左半边偏瘫、失语。

老庞知道石院士有工作站设在万承志堂·大承医院,专门看他这种病,于是从萧山转院过来,请院士团队治疗。

老庞住院时,石院士恰好在杭州,根据他的情况,石院士在他的额头、人中、左臂等部位扎针,一边扎针,一边和老庞聊天。“后来,我感觉舌头不麻了,以前说话好像含着一块鹅卵石。”老庞很开心地说。

石院士的针灸走出国门

被誉为中国的“医学法宝”

石院士的针灸作为“医学外交”,走出了国门。阿尔及利亚曾有位官员因患腰椎间盘突出瘫痪在床30多天,很多专家看了后都没好的治疗办法。

石院士说,他看了看X光片,心里就有数了,先刺患者的内关和人中。

为什么要刺这两个穴位,因为这个病很疼,时间又很长了,所以要先醒神,抑制疼痛。“刺完这两个穴,我说你可以坐起来了。”那位官员还不信,后来在边上人的帮助下果然坐起来了。

石院士又刺他的大肠俞和委中,这是特殊的选穴法,因为大肠俞的位置在这个突出的椎体附近。几针下去,他突然一下子站了起来。

第二天,该国有报纸报道:“这不是巫术,也不是魔术,而是中国三千年历史的医学法宝!”

石院士的“醒脑开窍针”

以恢复大脑神经功能为切入点

石院士对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很有研究。他说,中风后大部分患者会有偏瘫,这是大脑神经损伤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是中风的主症之一。

“经过临床对比数据,我们认为,中风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针灸越早介入,治疗效果越好。”石院士说,中风患者急性期过后,往往有肌张力升高的问题,手臂展开、抬腿都有限制,而早期经过针灸治疗,患者的行动能力可得到比较好的恢复。

不光是脑中风及其后遗症,很多脑病甚至疑难杂症,都可从修复大脑神经功能这个切入点治疗。通过研究和临床分析,石院士和他的团队总结出一套神经康复治疗体系,以“醒脑开窍针”为理论基础,辨证施治为原则,以针灸结合中药、艾灸、耳穴和走罐等多种中医治疗手段。临床证明,这套体系可应用于神经内外科和心血管科等。

杭州患者在家门口可找院士团队看病

拨打快报健康热线85051489可咨询报名

3月26日—29日,石学敏院士和他的核心院士团队将在万承志堂·大承医院为患者会诊,有中风后遗症或其他疑难杂症,可请这些专家看看。

除了石学敏院士本人亲自出诊,卞金玲主任、张春红主任、丁淑强主任和赵晓峰主任四位院士团队专家也将坐诊。

今天到本周五(9:00-18:00),有需要的读者可拨打快报健康热线85051489咨询、报名。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万承志堂·大承医院开启“院士团队会诊”
2016-03-22
石院士(右一)在查房 医院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亲诊神经康复患者

拨打快报健康热线85051489可咨询报名

日前,中国卒中协会发布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每12秒就有1人发生卒中(中风),21秒就有1人死于卒中,男女发病率分列全球第三、第二。

脑中风致死率高,致残率更高,还有偏瘫、失语、吞咽困难和大小便失禁等后遗症,被认为是世界康复医学的难题。

3月26日-29日,万承志堂·大承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来杭亲诊,现征集“神经康复的疑难病例”,治疗有困难的中风后遗症患者,可请石院士和他的核心团队专家亲诊。

石学敏是著名针灸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担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他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开辟了中风病治疗新途径,以针灸、中药为核心的脑卒中综合诊疗体系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研成果推广项目之一,且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记者 王真

患者在石院士这里有了转机

去年10月,石院士出任万承志堂·大承医院“名誉院长”,这也是院士团队较早入驻股份制医疗机构。这个院士团队长期驻守万承志堂·大承医院,为前来就医的神经康复患者看诊,并制订包括针灸在内的整套诊疗方案。当时,石院士曾在医院亲诊过一些患者。

“我去年一连中风两次,讲话也讲不清楚,左边身子都动不了。”56岁的老庞躺在病床上,口齿不清地慢慢讲着自己的事,担心听不懂,妻子在旁边当翻译。

老庞在萧山开五金店,有20多年的高血压病史。去年年初,他像往常一样在店里整理货物,突然左半边身子动不了,被医生诊断为中风。10月中旬,天气转凉,他又一次因为中风而住院。

两次中风,给老庞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左半边偏瘫、失语。

老庞知道石院士有工作站设在万承志堂·大承医院,专门看他这种病,于是从萧山转院过来,请院士团队治疗。

老庞住院时,石院士恰好在杭州,根据他的情况,石院士在他的额头、人中、左臂等部位扎针,一边扎针,一边和老庞聊天。“后来,我感觉舌头不麻了,以前说话好像含着一块鹅卵石。”老庞很开心地说。

石院士的针灸走出国门

被誉为中国的“医学法宝”

石院士的针灸作为“医学外交”,走出了国门。阿尔及利亚曾有位官员因患腰椎间盘突出瘫痪在床30多天,很多专家看了后都没好的治疗办法。

石院士说,他看了看X光片,心里就有数了,先刺患者的内关和人中。

为什么要刺这两个穴位,因为这个病很疼,时间又很长了,所以要先醒神,抑制疼痛。“刺完这两个穴,我说你可以坐起来了。”那位官员还不信,后来在边上人的帮助下果然坐起来了。

石院士又刺他的大肠俞和委中,这是特殊的选穴法,因为大肠俞的位置在这个突出的椎体附近。几针下去,他突然一下子站了起来。

第二天,该国有报纸报道:“这不是巫术,也不是魔术,而是中国三千年历史的医学法宝!”

石院士的“醒脑开窍针”

以恢复大脑神经功能为切入点

石院士对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很有研究。他说,中风后大部分患者会有偏瘫,这是大脑神经损伤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是中风的主症之一。

“经过临床对比数据,我们认为,中风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针灸越早介入,治疗效果越好。”石院士说,中风患者急性期过后,往往有肌张力升高的问题,手臂展开、抬腿都有限制,而早期经过针灸治疗,患者的行动能力可得到比较好的恢复。

不光是脑中风及其后遗症,很多脑病甚至疑难杂症,都可从修复大脑神经功能这个切入点治疗。通过研究和临床分析,石院士和他的团队总结出一套神经康复治疗体系,以“醒脑开窍针”为理论基础,辨证施治为原则,以针灸结合中药、艾灸、耳穴和走罐等多种中医治疗手段。临床证明,这套体系可应用于神经内外科和心血管科等。

杭州患者在家门口可找院士团队看病

拨打快报健康热线85051489可咨询报名

3月26日—29日,石学敏院士和他的核心院士团队将在万承志堂·大承医院为患者会诊,有中风后遗症或其他疑难杂症,可请这些专家看看。

除了石学敏院士本人亲自出诊,卞金玲主任、张春红主任、丁淑强主任和赵晓峰主任四位院士团队专家也将坐诊。

今天到本周五(9:00-18:00),有需要的读者可拨打快报健康热线85051489咨询、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