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墓主身份确定 昨天上午,南昌西汉海昏侯国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专家确认,经过五年的考古发掘工作,海昏侯墓所发现的三重证据最终确定墓主为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三重证据为:内外棺出土的90余块金饼中,根据4块金饼上文字的整合,得到“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墨书汉隶字样。 其次,内棺墓主人遗骸的腰部位置,发现一枚刻有“刘贺”的玉印。 此外,在出土的漆器上有“昌邑十年”“昌邑十一年”的红色铭文。汉武帝天汉四年,刘贺父亲刘髆被封昌邑王,是为昌邑元年。“昌邑十年”“昌邑十一年”铭文应为第一代昌邑王刘髆与第二代昌邑王刘贺时期所制。 据史料记载,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为汉武帝之孙,曾被扶上帝位,但27天后即遭废黜,成为西汉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被废后,先贬山东昌邑,再贬江西海昏,一生经历帝、王、侯的跌宕。 昨天起,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也在首都博物馆开展。为保证观展质量和安全,首博为此特展设置了提前预约,从3月2日至18日,展览只接受专业团体预约,面向个人预约观众每天名额1000人。 19日开始,不再接受团体预约,全部预约名额向个人开放,每日名额为5000人。60岁以上老年人、残障人士凭本人有效证件可免预约进馆。首博会适时根据预约观众的情况适当延长闭馆时间,以保障观展有序。展览将持续至6月。 综合新京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