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3月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15:中国故事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广西大山里那些早婚少年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都市周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广西大山里那些早婚少年
2016-03-02
这位20岁的姑娘,16岁结婚,现在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马山的一对早婚夫妻。这些大山里的年轻人,过早离开学校,在短暂恋爱后进入婚姻。

十五六岁结婚在这里再正常不过

仅1月份就至少有8名未成年孕妇生子

2月22日,广西南宁市马山县一对16岁新郎新娘的婚礼成为网络焦点。

记者走访发现,在马山县的古零、金钗、林圩、永州、乔利等乡镇,少年早婚的例子并不少见。

二嫂嫁过来时也才16岁

广西的2月,一座座青山中,雨水久落不停。在国家级贫困县马山,外出打工的人们如迁徙的候鸟,又回到了大山深处的家。这是一年中最喜庆的日子,不仅是因为新年,还因为人们会按传统习俗,把这一年的喜事都攒在这段时间操办。

喜事里最多的,就是婚事。

今年办婚事的新人里,最出名的是16岁的张家乐和吴明敏,2月22日,马山县“16岁少年夫妻”的新闻成为网络焦点,他们婚礼的照片被推上各大网站。“出门有人追着我要签名,还要和我合影。”张家乐说。

正月里,张家乐应酬多,除了吃酒就是出去玩,吴明敏经常一人呆在家里,最难打发的是无聊。

不过,好在还有两位堂嫂,她们勉强算是吴明敏的同龄人,也是她的初中校友,能一起解解闷。她们读完初中就放弃了学业,都是怀了孕,然后与丈夫结了婚。二嫂嫁过来时也才16岁,如今已经是一儿一女的母亲。吴明敏的朋友们也大多嫁了人。

从南宁市区到马山县城有100公里,从马山县城到张家乐和吴明敏的家有50公里。要先乘巴士,再坐摩托,花上一个小时。

公路建在一座座山的山腰上,路边没有完整的平地,都是小块不规则的梯田。四周都是高山,进入村子,手机就会处于无服务状态。想要收到网络,需要爬上周围的山。

结婚晚了,好姑娘都被别人挑走了

在当地人眼里,早婚早育,在这里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我14岁就结婚了,别人还有定娃娃亲的,这有什么了不起嘛!”张家乐的叔公指着夫妻俩感叹道。

张家乐的两位堂哥,一位22岁,生了一个男孩;另一位20岁,生了一男一女。

张家乐的堂叔,在40岁时已经成了爷爷,今年42岁的他,已经有两个孙子、一个孙女。他对目前这种生活很满意,觉得趁自己还有能力,可以帮忙抚养孙子。等自己老了,儿子、儿媳又会来反哺他。

村民们回忆,早婚在上世纪60年代曾经盛行,到了八九十年代,村庄里的适龄青年受“晚婚晚育”政策影响,并未出现太多早婚情况。直到最近几年,村里光棍逐渐增多,早婚现象也越来越明显。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如果男人20岁结不了婚,就算是“老伙子”了。“姑娘就那么多,结婚晚了,好姑娘都被别人挑走了。”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要男孩,村里的妈妈们流掉了不少女孩,新生儿男女比例一度达到1∶5。在丹丁屯,一位村民估算,屯里400人左右,大龄单身男青年大约有40个。

一个月至少有8名未成年孕妇生子

2月13日,丹丁屯16岁的韦礼芳生了小孩。2月15日,乔利乡16岁的韦静办了婚礼。2月27日,16岁的韦璇躺在床上,睁着一双大眼睛,盯着病房顶上的黄渍出神,手上滴滴答答输着液。如果不说,没人猜得到她在一天前刚生了孩子——她一脸稚气,刚上高一。

根据马山县妇幼保健院的入院记录,仅在今年1月份,就有8名未成年孕妇在此生子,最年轻的15岁。据此推算,马山县仅该院一年就收治近百名未成年孕妇。

医院妇产科主任陆荣莉接治过的最小的孕妇是13岁,“生产时,根本使不上劲儿,很危险。”

这些小孕妇们绝大多数都是留守少女,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吴明敏说:“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跟山里野草一样,和爸妈一年才见一次面。”

从记事起,父母对韦璇来说就是一个模糊的印象。韦璇说,父母已经在广东打了十几年的工,每到过年或者寒暑假才能见一两面。

韦璇和姐姐被留在老家,由奶奶照看,说是照看,其实也就是做做饭。

人生的前十几年,她们都是独自成长。四年前姐姐怀了孕,然后嫁人,如今,又轮到了韦璇。

“性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除了是留守少年,他们另一个共同的特征是“早恋”。张家乐说,他所在的初中恋爱很普遍,班上50个人有30个都谈恋爱。

在马山县一个乡镇中学做过班主任的黄莉(化名)说,这些早恋、早婚的孩子,有时通过QQ、短信聊天就能确定关系,他们把彼此作为寂寞生活里的一个寄托。但这种感情来得猛烈,走得迅速。她说,像一场烟花,很绚烂,但很快就消失了。

在他们就读的中学里,“性”不是新鲜事。

韦璇、韦礼芳都强调,她们绝非班上的第一例。在自己与男友发生关系前,已经听说过很多同学都“那个”了。因此,她们也觉得,“性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怀孕时,金钗镇15岁的唐妍已经辍学。谈起性,她意外的直白,“我不是个例,其实也没有什么,双方真心喜欢就可以。”

韦静15岁时意外怀了孕,那时还在读初三,成绩在班上能排到前十,她一心想着要靠读书走出大山、出人头地,想打掉孩子,检查时却发现太迟了——已经5个月了。尽管如此,她还是坚持参加了中考,达到了重点中学分数线,但她也无法再读书了。

一位马山县教育系统的人士认为,正是因为这些留守少年在性上的随意,导致早孕,而有了孩子,就只能选择辍学嫁人,这也是马山当地早婚现象的一个原因。

外面的吸引力太大了

2月28日,开学第一天。乔利初中初三年级的普通班里,人群稀稀拉拉。一个学生说,在初一时,年级有7个班,初二时,变成6个,初三时,只有5个班了。

初三上学期,唐妍和四五个同学都放弃了学业去广东打工。她承认,离开学校是因为学校“不好玩”,“外面的吸引力太大了”。出门打工能挣钱,读书有什么好?

张家乐在初二时辍学,到南宁做建筑工,一个月能挣3500元左右。这让不少年轻人艳羡不已。

“我爸妈和老师总是跟我讲知识改变命运,但是我不这么想。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读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的案例,有些人读到20多岁,家里爸妈要养,但还是在做啃老族,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一位刚刚成亲的女孩说。

吴明敏承认,她退学时,老师曾不止一次地劝过。“老师一直跟我讲,读书有补助,但我不愿为补助去读。”

在马山县教育局长黄汉仕看来,年轻人出外打工和意外怀孕是“控辍保学”工作难做的原因之一。在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过6058元(2014年数据)的马山,出门打工,一个月挣三四千块钱,是一件诱人的事情。

“学校会做劝导,但有的家长觉得早务工早养家,说哎呀,算了,读就读,不读就算了,我们有什么办法?”黄汉仕说。

早婚少年们的宿命

对于未来的日子,这些早婚少年们似乎除了外出打工外,再无其他规划。结婚、打工、盖房、生子,他们的父辈、他们父辈的父辈,都是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如今,这似乎也成为年轻夫妻们的一种宿命。

吴明敏和韦礼芳的打算是打工挣了钱给丈夫买辆车。韦璇则希望先带好孩子,等孩子大点了再去打工。

韦璇的姐姐初二辍学,15岁便怀了孕,不得已结婚,现在与丈夫在广东中山打工,孩子放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看管。因为丈夫经常不回家,夫妻间常爆发激烈冲突,感情已经到了破裂的边缘。

韦礼芳的二姐16岁时就瞒着爸妈结了婚,很快生下孩子,后来与丈夫不和,丈夫把她打到“浑身青紫”,她选择了逃跑,如今又另外嫁人、生子。

躺在产床上,说起未来,韦璇声音带着不确定:“我老公现在对我很好,但以后呢?我说不好。”

在村里,时常能看到一群十五六岁的年轻人凑在一起,男孩们几乎留着一样的发型:厚刘海遮住眼睛,两侧头发削短,头发染成红色或黄色。他们喜欢在村子到镇上的山路上飙车,骑着摩托呼啸而过。

女孩们,嫁了人的,往往手里抱一个,另一手还牵个孩子。没嫁人的,则出现在男孩们的摩托后座上。即使是结了婚或有了孩子,这些女孩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大人还是孩子。吴明敏数着一块一块的零钱,憧憬着去买她最爱吃的辣条。韦礼芳则喜欢回忆初中时光:“最好的是想去哪里玩都可以,什么都不用顾虑。”

(综合《新京报》报道,文中早婚少年皆为化名)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