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发育不良 中年风流韵事不断
晚年被儿子虐待
缩编 戴维
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是许多音乐人梦寐以求的桂冠,它以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大师尼科罗·帕格尼尼的名字命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小提琴比赛。1987年,吕思清代表中国首次夺得帕格尼尼大奖,之后又有黄滨、黄蒙拉、宁峰三位小提琴家夺冠,这都让帕格尼尼奖在中国的知名度大增。
为什么这个奖具有这么大的魅力和影响力?这和帕格尼尼本人在音乐史上的杰出地位密不可分。不管你学不学小提琴,他的名字都如雷贯耳地在那里。他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典型的古怪天才,又有着恶名远扬的宿命,甚至被叫做“小提琴上的魔鬼”。帕格尼尼跌宕起伏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一串离奇的故事,比许多虚构电视剧都精彩。
第一集 父母酒店唱歌赚钱 他11岁便登台表演
尼科罗·帕格尼尼1782年出生于意大利的热那亚,是个体弱而神经质的孩子。现代医生认为他很可能患有马凡综合征(一种先天性发育不良疾病),这种病的症状包括高而瘦的身材、颀长的手臂、像蜘蛛一样的手指、能进行很大伸张的关节以及透明的皮肤,都和帕格尼尼的情况一致。
但他的确是为小提琴而生的天才,他的肩膀、手肘、手腕关节都异常柔软,宽大的胸幅使他不必使用肩垫及腮托就能拉琴。他的小脑特别发达,听觉格外灵敏,即使是用调音不准的琴依然可以拉出准确的音。他还可以将曲子任意升高或降低半音来拉,当然不是基于调音,而是利用指法的改变。
帕格尼尼的父母都未受过正式音乐教育,夫妇俩在酒店唱歌赚取赏金。帕格尼尼五岁时,父亲教他演奏曼陀林和小提琴。11岁他便登台表演,不仅演奏了科雷利和塔尔蒂尼的作品,还演奏了他自己创作的一首名叫《卡马尼奥拉》的变奏曲。
第二集
父亲对他粗暴看管 他格外看重经济利益
1797年,在父亲的陪同下,15岁的帕格尼尼第一次到意大利北部巡回演出。像很多天才琴童一样,他的父亲把帕格尼尼看管得很紧,寸步不离地盯着他练琴。父子矛盾让帕格尼尼难以忍受,他对传记作者肖特基说:“现在父亲过分严格的管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令我更加难以忍受。我希望能打破他的束缚,以便能独自巡回演出。然而我的那位粗暴的监护人始终寸步不离。”
1801年秋天,帕格尼尼终于获得了自由,和他的兄弟卡罗一起到意大利中部城市卢卡演出。在大弥撒中,人们邀请帕格尼尼在《垂怜经》之后演奏一首协奏曲,他竟然大胆地演奏了一首28分钟的乐曲。教堂乐队的一位成员作了第一手报道,认为他有着“非凡的能力和演奏技巧。他在他的小提琴弦上模仿着鸟叫、长笛、长号和法国号的声音,虽然每个人对他出色的技巧都感到惊讶 ……然而这种模仿 ……即使在教堂中也让人禁不住发出笑声 ” 。
几个月后,帕格尼尼就被指定为新成立的卢卡共和国的首席小提琴家。他的名声简直像彗星一样照耀着整个意大利。但是成功并没有挡住帕格尼尼的眼睛,他还是看重实际的物质利益。他要求的演出费用比任何一位小提琴家都高,而他的那些听众毫不迟疑地付给他所要求的高报酬。
第三集
过上荒唐生活 娶了位善妒老婆
从父亲手中获得个人自由后,帕格尼尼过上了极为荒唐放荡的生活。他总是以胜利者自居,从来不认输,并且给人这样的印象,好像所有的女人都“迷上了他”。与妓女鬼混,经历了不断的风流韵事后,一个叫荻达的善良贵妇人拯救了他。荻达清楚地知道,拯救帕格尼尼的生命和灵魂,必须从他的双手开始。她将帕格尼尼接到自己的一个乡间别墅,开始了三年的精心调养。生活上的多滋味调养,心灵上的仁爱抚慰,还有音乐上的指导辅助,让帕格尼尼重新找到了手感和乐感,并创造出了小提琴演奏新技法。
大约在1824年,帕格尼尼认识了歌唱家安东妮亚·比安基,并与之结婚。
他们生下一个儿子,取名阿奇雷斯。比安基生性专横善妒,把帕格尼尼看管得紧紧的。两年后,经过了许多争吵,他们终于达成协议分手,孩子由帕格尼尼看管。帕格尼尼非常宠爱他的孩子,完全把他惯坏了。
长大后,阿奇雷斯是个放荡的懒汉,成为他父亲一生的麻烦。说来让人感慨,帕格尼尼起初被他的父亲严格看管,晚年又受自己儿子的虐待。
第四集
染上赌博恶习 演奏用小提琴都输掉
年轻时,帕格尼尼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了爱好赌博的恶习,经常将一场音乐会的收入提前全部下注。
有一次,他在开音乐会的前夕,把自己的阿玛蒂小提琴输掉了。一位名叫利夫隆的富有商人,从私人收藏品中借了一把小提琴给帕格尼尼。音乐会后,这位商人立即来见帕格尼尼,并将这把名匠瓜奈里·德尔·耶稣制作的琴送给了他。利夫隆提出的唯一条件是这把琴只能由帕格尼尼演奏。帕格尼尼遵守了诺言,以后一直使用的就是这把琴。
有趣的是,正是这把名叫“加农炮”的小提琴使帕格尼尼戒赌成功。一次有人开出很高的价格赌这把琴,帕格尼尼接受了。侥幸的是,在他将最后30法郎押上去之后,赢得了那场赌博。从此之后,帕格尼尼再也没有坐到赌桌上去了。
第五集
听众为他疯狂 引发全民时尚
帕格尼尼生活中另外一件不幸的事情是他经常生病。这可能是由于他当时患了肺结核,更大的可能性是因为他在27岁时染上性病,因服用某种药物而损害了他的健康。另外他还患有胃病。由于健康不佳,帕格尼尼一直到46岁才到国外进行演出。
维也纳是他去的第一个外国城市。听众激动得简直是疯狂了,“这位小提琴的上帝”成为社会各界人士谈论的话题。时装商也利用这股“帕格尼尼旋风 ”来推销商品,衬衫和领带都标记上“帕格尼尼式样”,鼻烟壶也画上他的头像,维也纳最好的手杖也在柄上雕刻了他的头像。在打撞球的时候,如果有人打出很好的一杆,人们就会说“帕格尼尼式的一击”。一位能干的马车夫在车身上贴了一张告示,说这是帕格尼尼坐过的马车,结果赚了很多钱,足够他后来开一家旅馆。
1831年3月9日,帕格尼尼在巴黎歌剧院举行了首次演出。幕布打开时,舞台上是空的,没有布景和道具。一位瘦高、身穿黑色服装,简直像魔鬼一样的人走上了舞台。大厅里鸦雀无声,然而从第一个音起,听众就被抓住了。观众席中,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觉得受到了表现主义的亵渎,而安格尔的敌人——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却完全被征服了,他说,“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创造家!是位真正的艺术家! ”
帕格尼尼在伦敦的首场演出于1831年6月3日在国王剧院举行。他继续在不列颠诸岛上巡演,共净赚了1.6万英镑。这让他积累起一笔很大的财产,两年后在意大利北部的帕尔马购买了一所大房子,虽然他仍然不时地在音乐会中演奏,但是不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了。
第六集
打不完的官司 转移不断的遗体
1840年5月27日,帕格尼尼逝世,享年58岁。由于生前放荡,有人控告他曾与魔鬼联盟,他又拒绝了神父的圣礼仪式,没有忏悔便死去,所以帕格尼尼的遗体没有一所教堂的停尸间肯接纳,只得存放在住处的地窖里。
接下来是打不完的官司,帕格尼尼的遗体也就不断地到处转移,有一次曾经运送到海边,又送回来。他的亲属和官方打了长达36年的激烈官司。1876年教会终于废除了原规定,帕格尼尼的遗体也终于得以在帕尔马的墓地中安葬。
帕格尼尼死后约留下了200万里拉,约折合为8万英镑(相当于人民币80万),其中大部分为不动产和股票。此外他还留下一批珍贵的弦乐器,15把由斯特拉迪瓦里、阿玛蒂、托诺尼和鲁杰里等名匠制作的小提琴;那把由瓜奈里·德尔·耶稣制作的“加农炮 ”,在他死后送给了热那亚博物馆;还有4把大提琴,其中两把是由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另外两把是安德烈·瓜奈里和罗基里制作的;还有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中提琴和瓜达尼尼制作的吉他。这些乐器大部分都下落不明,但是有4把斯特拉迪瓦里制作的乐器仍然保留在一起,目前在“美国帕格尼尼四重奏团”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