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金洁洁 文/摄 昨天11:05,李女士给快报发来微信:《一袋子的温暖》——昨晚7点多,楼上701室的大伯给我们送来了一袋子报纸,把我们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我们是新杭州人,回老家过的年,正月初六回杭州。家里订了《都市快报》,本想不在杭州这段时间,报纸就随别人拿去看,反正信报箱也不上锁。没想到楼上大伯见我们家报纸塞满了没人取,就一份份帮我们收好,见我们回来了,又给送到家里来。去年我们回老家过年,大伯也是这样做的。事情虽小,感动多多。有这样的邻居真好,想借快报传递这份温馨! 他家里也订了快报 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感谢他 昨天下午,我来到古墩路紫金小区李女士家中。客厅桌上一盏亮着的台灯下放着一本《中国教育寻变》,旁边是一沓《都市快报》,用红塑料袋装着。李女士说,这是大伯送来的报纸,叠得这么整齐,还舍不得打开呢。 李女士40岁出头,初中语文老师,教龄已有22年,老家在千岛湖,2003年为了工作和小孩读书方便,买在了紫金小区。 今年2月4日,一家人回老家过年,也没跟小区里的任何人打招呼,她想反正报箱里报纸满出来了,谁要谁拿去看也无所谓。2月13日,全家人从老家回来,15日晚上,楼上大伯来敲门。“你们家的报纸我帮你们收了。”李女士只听见开门的老公一直在说谢谢,“老公说,这些报纸卖卖几毛钱,大伯真当有心,帮我们保管了。” 李女士很感动,她回忆起前年,也是大伯帮忙收的报纸,当时也想给快报打电话诉说一下,不过没想好怎么说,这次大伯的出现,再次触动了自己。 “我就想说说心里的感动,如果我一味地接受付出,而不发出点声音,是不是太自私了?他家里也订了快报,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感谢他!” 和大伯仅是点头之交 以后我对邻居要更主动些 袋子里的报纸,从2月5日到2月15日一份不落,叠得整整齐齐。 李女士和爱人是上班族,早出晚归,休息天就待在家里,和大伯一家仅是点头之交,甚至不知道大伯姓什么,多大年纪,只知道大伯看上去精神很好,经常骑自行车去锻炼身体,而他的老伴,每次都是拉个推车去买菜。 经过此事后,李女士想,以后碰到邻居,要主动一点,亲切一点。“其实,我们邻里间的关系都还不错,3楼有户人家要装修,还挨家挨户敲门去通知,请大家多多谅解。” 去年李女士从老家回来后,发现楼道里有点脏,也带着女儿一起,把楼道来回打扫了三遍。 我递给你报纸的时候 你还分给我橘子 李女士和我们一起去敲大伯家的门,开门的正是大伯,姓张,65岁,高高瘦瘦的,精气神十足。 张大伯开门后,眼前一幕让我们大吃一惊,几千册的书!整个客厅的墙壁上、卧室床底下、阳台,全是大部头的书,客厅中间铺着一张地毯。大伯的爱好就是坐在地毯上看书。他说自己退休前是个普通职员,读书是骨子里的爱好。 “您真是有心!” 李女士说。 “放报箱,丢了可惜,文字是很神圣的,在古代,写好的字得保管起来!”大伯是爱书之人,对文字有敬畏心。 大伯觉得友善待人都是相互的。“去年我递给你报纸的时候,你还分给我橘子,我一看你就是个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