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6年2月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A10:中国和世界 上一版  下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寨卡病毒可通过性行为传播 美国确诊今年首个病例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都市周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寨卡病毒可通过性行为传播 美国确诊今年首个病例
2016-02-04
电镜下的寨卡病毒
海地 多米尼加 波多黎各 圣马丁 马提尼克 巴巴多斯 美属维尔京群岛 库拉索 墨西哥 牙买加 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 萨尔瓦多 尼加拉瓜 哥斯达黎加 委内瑞拉 圭亚那 苏里南 法属圭亚那 巴拿马 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 巴西 玻利维亚 世卫组织建议孕妇 不要前往的国家和地区 巴拉圭

国际原子能机构赴巴西灭蚊

用核辐射让蚊子绝育

在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报昨日A11版曾报道)后,寨卡疫情继续发酵,美国、泰国和韩国等地都出现了寨卡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报告。快报提醒大家,春节假期即将来临,准备出国旅游的人,特别是准备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区的人,可能要多留心。

动态

美国:史上第二个有记录的性传播病例

2日,美国确诊今年首例在美国本土传播的寨卡热病例。

这名患者来自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县,最近一直未离开美国。他(她)与一名从委内瑞拉返回美国的染病者发生性接触后,感染寨卡病毒。鉴于医疗保密原则及个人隐私考虑,当局没有公开患者的具体信息。

寨卡病毒一般通过蚊子(主要是伊蚊)叮咬传播。这个病例是有史以来第二个有记录的性传播病例。2008年,一名美国科罗拉多州的男子在非洲的塞内加尔染上寨卡热,回国后将病毒传染给妻子。此外,研究人员曾在南太平洋塔希提岛一名男子的精液中发现寨卡病毒。

达拉斯县卫生与公众服务局局长扎卡里·汤普森说:“这种情况十分罕见,但不乏先例。我们一直没排除这种可能性:寨卡病毒可以经由性传播。”

美国去年共报告30例“输入性”寨卡病例。美国本土尚未出现由蚊子叮咬传播的病例。

韩国:7例疑似病例均确诊为阴性

日前,韩国境内接二连三地出现寨卡热疑似病例。截至3日发稿,韩国共出现7例寨卡热疑似病例,较2日新增2例。

韩国疾病管理本部3日表示,7例寨卡热疑似病例目前已全部确诊为阴性。

韩国主要通过遗传基因或从血液中分离病毒的方式对疑似患者进行检查分析。整个检查过程最多需要24个小时。

1月29日,韩国防疫部门将寨卡热指定为第4类法定传染病,疑似或确诊患者及医院必须按规定及时向防疫部门报告相关情况,违反规定将处20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1万元)以下的罚款。

此外,患者出现轻度发热(37.5℃以上)、皮疹、头痛、关节痛和结膜炎时,需立即申报。

泰国:今年首例病例已治愈

2日,泰国曼谷蒲眉蓬医院总监桑迪在记者会上宣布,一名22岁的泰国男子在国内感染了寨卡病毒。这是泰国今年的第一例。

桑迪说,这个病例是通过验血确认的,病人发烧、出红疹、眼睛发红,之前并没有出国。目前病人已经复原出院。

他没有说明这个病人在医院住了多久或是怎么染病的。

泰国卫生部表示,泰国过去三年平均每年发现5起寨卡病例,但这不足以构成担忧。卫生部疾病控制署署长阿诺依说:“这在泰国不是什么新疾病。我们在2012年就发现了首例。从那时开始,我们平均每年不超过5起。没有必要感到惊慌,我们泰国从没有发生过寨卡传播疫情,所有的病例都是单一的。”

泰国的寨卡病例在东南亚最多。2007年以后,泰国、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常有一些散发病例,但没有大流行的疫情。

对策

核辐射灭蚊

目前,寨卡病毒主要在拉丁美洲肆虐。25个美洲国家和地区已报告发现寨卡病毒。巴西的疫情最严重,官方预计全国有150万人感染。

2日,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他们打算本月16日与巴西官员会面,商量用核辐射“绝育”技术帮助抗击寨卡病毒。

国际原子能机构害虫防控部门主管若热·亨德里希斯说,核辐射“绝育”技术(昆虫不育技术)就是昆虫界的“计生”手段。

它主要通过X射线或伽马射线照射,使雄性蚊子失去繁殖能力。这些雄性蚊子与雌性蚊子交配的卵将无法孵化。这样一来,可降低特定地区的蚊子数量,从而抑制寨卡病毒传播。

蚊子从卵发育至成虫需要近一个月时间。要成功实施这个技术,放飞的不育蚊子数量需远超当地自然界中的正常蚊子。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阿尔多·马拉瓦西说,这就需要放飞“天量”不育蚊子,即意味着这项技术更适用于农村地区。

除巴西外,墨西哥、危地马拉和萨尔瓦多等美洲国家已经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帮助控制蚊子数量。

法国开始研制疫苗

医学界尚没有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和有效治疗手段。2日,法国赛诺菲巴斯德公司宣布,将启动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研发项目。

寨卡病毒与登革病毒相近,两者同属于黄病毒属。

赛诺菲巴斯德公司说,能够利用过去几年为研制登革热疫苗所积累的知识技术及研发、生产设施,来掌握寨卡病毒的情况,并尽快研制出试验疫苗。

防范

国家卫计委下发诊疗方案

世卫组织表示,迄今为止,中国尚未报告任何寨卡病毒病例,但如同在世界其他地区一样,有可能出现少数与旅行相关的“输入性”病例。不过,中国冬季气候条件不适合伊蚊活动,疫情在冬季传播的风险很低。

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寨卡病毒病诊疗方案(2016年第1版)》,为国内可能出现的寨卡病毒做好医疗救治准备工作。

国家卫计委强调,寨卡病毒尚无疫苗进行预防,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广东、海南、云南等重点省份要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及时、有效开展灭蚊工作,降低蚊媒疾病传播风险。

同时,国家卫计委要求各地卫生、计生部门加强与口岸卫生检疫、交通等部门的沟通与联动,切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掌握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提高寨卡病毒病早期识别和诊疗能力。

春节出国旅游要多留心

寨卡病毒最早于1947年在乌干达被发现,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热、红疹、头痛、关节痛、肌肉痛以及非化脓性结膜炎等。寨卡并不是一个致命性病毒,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大约80%的感染者并无明显症状。

不过,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引发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过去5年,巴西年均报告小头症病例数仅163例,但2015年下半年寨卡病毒流行以来,巴西已报告近4200例小头症疑似病例。

小头症是婴儿在子宫或婴儿期大脑发育异常,导致头部非正常变小,使头部畸形甚至胎儿死亡。在正常情况下,小头症出现的概率很小,3000至5000个新生儿中可能出现1个。

国家卫计委建议,孕妇和准备怀孕的女性,谨慎前往寨卡病毒流行地区。

由于寨卡病毒可能通过性行为“人传人”,安检处也不易辨别出寨卡病毒的携带者,因此,所有去寨卡病毒流行地区旅游的人,都应注意防止蚊虫叮咬和性传播,避免寨卡病毒的二次传染。

(综合新华社报道)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