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报集团主办
2017年4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按日期查找
16:生活 上一版
本版主要新闻
《吕贝卡的救赎》:一段被庞氏骗局绑架了的啼笑姻缘
技术支持 : 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每日商报 城报 萧山日报
余杭晨报 富阳日报
高级搜索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返回主页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2017-04-25

livelihood

“土酷”作为一种新潮出现,其另类的审美刷新了人们的三观,它既不是复古也不是流行,却否定了以往人们对酷的印象,以更加多元化的审美,引领一波新时尚的到来。

“土酷”逆袭 既没风格也不受约束,一种另类的自我调侃

假潮流,真土酷

比起潮流,它更像一种标志,只是每个人对它的理解不同。

用戏谑来表现真诚:“土”与“酷”这两个绝然相反的字结合在一起,反而带有一种说不出的幽默感。他们用另类的形式来表现新潮流,看似举止怪诞,却十分有趣。“土酷”以最原始的“姿势”出现,透着一种当代人直面生活的真诚。

极力表现与众不同:谁都有过用非主流的ID、签名来给自己独特性“加分”的经历,“土酷”在当代也是一种自我标榜的形式。为了让自己在千篇一律的审美中脱颖而出,“土酷”不过是我们换了一种打开方式,将自己的个性变成自身的亮点。

消费文化是它的真义:“土酷”的出现,成为一种新锐、时尚、尖端,无法复制的独特生活方式,同时也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品味,但它也是消费文化的一种。喜欢它风格的人将它作为自己的标签;商家将它作为一类卖点把它的含义无限放大。

城报记者 杨莹洁

当代年轻人眼中的“酷”

当代年轻人的“酷”,是知道要什么以及千万不能做什么。

做一些“格调高”的事情

现代年轻人为了展示他们的高品位,常常做一些他们意识中认为“格调高”的事情。把手机的语言设置调为英文,故意让人看到;发一些别人看不懂的黑白照片至朋友圈,也觉得酷。其实,大多数装酷的年轻人只是为了满足无法填满的虚荣心。

做一些“中二”的事情

一个青春期常见现象是:容易错把“中二”当作“酷”。然而,这种“酷”却成为人们长大后最不堪回首的往事。年轻的时候,他们都喜欢脑洞大开地去做一些所谓“非主流”的事情,然后脑补自己走路带风气场两米,整个世界没有人比自己更酷的美丽画面;或是幻想自己是剧中男女主角,总会在某天来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做一些“一个人”的事情

人们自以为酷的高发时期是“一个人的时候”,好像自己一个人不管干点什么事情都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快感。他们自以为脱离了社会的中心,就掌握了某些真理似的。虽然人们越来越追求给自己多一点思考的时间,但一个人自我陶醉反而会让自己逐渐与社会脱节,即便是将自己孤立后也丝毫察觉不到。

故意不做一些事

在追求“酷”的道路上,人们还会采取一些略显极端的方法。为了凸显出自己的不同,反其道而为之。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人自以为很酷的时候,通常都是他们在说“不”的时候。比如在最冷的时候不穿秋裤;明明爱吃的食物却故意拒绝;假装喜欢淋雨的感觉。只要是与大众的品味相反就是“酷”。

土酷:不用被定义的“酷”

当固定思维被打破,“酷”这个字或许很难下定义。以前很多人觉得“烫头”是一件酷酷的事情,但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烫头和酷不酷没啥关系。他们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而不再执着于某件事情。不仅如此,年轻人对酷的理解更加多元了。“土酷”的出现,正好迎合了时下潮流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它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酷,而是更多人能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风格。其实,对于人们铆足了劲儿去定义“酷”这件事,本身就一点都不酷。

下一篇
字体: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荐好友] [打印本页] [收藏本文] [返回首页]
2017-04-25

livelihood

“土酷”作为一种新潮出现,其另类的审美刷新了人们的三观,它既不是复古也不是流行,却否定了以往人们对酷的印象,以更加多元化的审美,引领一波新时尚的到来。

“土酷”逆袭 既没风格也不受约束,一种另类的自我调侃

假潮流,真土酷

比起潮流,它更像一种标志,只是每个人对它的理解不同。

用戏谑来表现真诚:“土”与“酷”这两个绝然相反的字结合在一起,反而带有一种说不出的幽默感。他们用另类的形式来表现新潮流,看似举止怪诞,却十分有趣。“土酷”以最原始的“姿势”出现,透着一种当代人直面生活的真诚。

极力表现与众不同:谁都有过用非主流的ID、签名来给自己独特性“加分”的经历,“土酷”在当代也是一种自我标榜的形式。为了让自己在千篇一律的审美中脱颖而出,“土酷”不过是我们换了一种打开方式,将自己的个性变成自身的亮点。

消费文化是它的真义:“土酷”的出现,成为一种新锐、时尚、尖端,无法复制的独特生活方式,同时也迎合了一部分人的品味,但它也是消费文化的一种。喜欢它风格的人将它作为自己的标签;商家将它作为一类卖点把它的含义无限放大。

城报记者 杨莹洁

当代年轻人眼中的“酷”

当代年轻人的“酷”,是知道要什么以及千万不能做什么。

做一些“格调高”的事情

现代年轻人为了展示他们的高品位,常常做一些他们意识中认为“格调高”的事情。把手机的语言设置调为英文,故意让人看到;发一些别人看不懂的黑白照片至朋友圈,也觉得酷。其实,大多数装酷的年轻人只是为了满足无法填满的虚荣心。

做一些“中二”的事情

一个青春期常见现象是:容易错把“中二”当作“酷”。然而,这种“酷”却成为人们长大后最不堪回首的往事。年轻的时候,他们都喜欢脑洞大开地去做一些所谓“非主流”的事情,然后脑补自己走路带风气场两米,整个世界没有人比自己更酷的美丽画面;或是幻想自己是剧中男女主角,总会在某天来场轰轰烈烈的爱情。

做一些“一个人”的事情

人们自以为酷的高发时期是“一个人的时候”,好像自己一个人不管干点什么事情都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快感。他们自以为脱离了社会的中心,就掌握了某些真理似的。虽然人们越来越追求给自己多一点思考的时间,但一个人自我陶醉反而会让自己逐渐与社会脱节,即便是将自己孤立后也丝毫察觉不到。

故意不做一些事

在追求“酷”的道路上,人们还会采取一些略显极端的方法。为了凸显出自己的不同,反其道而为之。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很多人自以为很酷的时候,通常都是他们在说“不”的时候。比如在最冷的时候不穿秋裤;明明爱吃的食物却故意拒绝;假装喜欢淋雨的感觉。只要是与大众的品味相反就是“酷”。

土酷:不用被定义的“酷”

当固定思维被打破,“酷”这个字或许很难下定义。以前很多人觉得“烫头”是一件酷酷的事情,但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烫头和酷不酷没啥关系。他们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而不再执着于某件事情。不仅如此,年轻人对酷的理解更加多元了。“土酷”的出现,正好迎合了时下潮流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它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酷,而是更多人能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风格。其实,对于人们铆足了劲儿去定义“酷”这件事,本身就一点都不酷。